当前位置:墨雨书阁>时空穿越>大明:书店卖明史,朱元璋懵了!> 第157章 剧变的时代(二合一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7章 剧变的时代(二合一)(1 / 2)

('刘基站在纺织厂二楼的窗前,一边喝着茶,一边看着下面整齐排列的二十台蒸汽纺织机。

轰鸣声震得窗户都在颤动。

在机器轰鸣声中,白色的蒸汽从铜管中喷涌而出,蒸汽机的活塞在有节奏的推动,带动着无数纺锤飞速旋转。

太惊人了!

这些蒸汽纺织机的能力超乎了他的想象。

当时朱辰给朱元璋说蒸汽机的时候他并不在现场,只是听朱元璋提及了一些,只知道这个东西很重要,没想到真正做出来以后,竟是如此的震撼。

这是朱标在蓟州那边做出来,然后通过水路运过来的,蒸汽机的每一根钢管、每一个齿轮都经过精心设计,专门为纺织机而打造。

就是这样一个钢铁怪物,在和纺织机连接在一起后,迸发出了不可想象的力量。

这很显然是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的生产力。

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。

刘基的脑海中回想起朱辰的这句话,此刻的他深刻感受到了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变化。

同时,他也想起了另外一句话,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。

现在生产力产生了如此大的提升,生产关系必然会随之改变,很明显的,按照那些商人的尿性,有了蒸汽纺织机,他们必然会选择抛弃工人。

这么多的工人呐!

因为纺织业的发展,他们投身到了松江特区轰轰烈烈的纺织业中,有的是因为没有了土地,有的是被赶出了家园,有的是主动选择等等形形色色的原因,他们各有各的不同,但相同的是,他们现在除了纺织这份工作,一无所有。

松江特区能有今天的成绩,最离不开的就是他们的贡献。

但是现在,却要用蒸汽机来取代他们,赶走他们。

这……

这于心何忍啊!

而且,他们一旦被蒸汽机取代,就意味着没有了工作,没有了工作就没有收入,除了工作,他们什么都没有了,他们该怎么办啊?他们的家人该怎么办啊?

刘基的心中满是担忧。

他本是忧国忧民之人,主持松江特区后,眼看着方方面面都在变好,他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,但是现在,他却不得不去破坏这一切。

而这一切,他又不得不去做。

因为你如果不去做,不去推广蒸汽机,就不会有改变,不会有进步。

老爷,王掌柜来了。这时,管家走来轻声提醒,把刘基的思绪给拉了回来。

刘基转过身,看到王掌柜正搓着手站在门口,脸上堆着讨好的笑,道:刘老爷,您这新机器可真是神了!

一边说着,王掌柜一边快步走进来,他的绸缎长袍下还沾着些许车间的棉絮,我方才去车间看了,一台机器能抵得上二十个熟练工,这、这可真是

王掌柜的声音有些发抖,他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。

作为城西最大纺织厂的东家,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。

以往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能织三匹布,而现在这台机器,一天能织六十匹!

这是什么概念?

这他娘的纯纯吐银兽啊,吃进去的是棉花,吐出来的全是银子啊!

刘基放下茶杯,青花瓷杯底与红木桌面相碰,发出清脆的响声,不过这批机器已经全部订出去了,下一批要等到下个月。

王掌柜连连点头,他肥胖的身躯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:等得等得!刘老爷的机器,等多久都值得!我这就回去准备银子,先订十台!

“不,二十台!”

他的眼睛发亮,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像流水一样涌进口袋……

……

回到自家纺织厂,王掌柜坐在账房里,手里拿着一本账册,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动。

一台机器抵二十个工人,他喃喃自语,二十台就是四百个工人

他的手指停在了算盘上,眼睛亮了起来,一个月光工钱就能省下四百两银子!

他转身对账房先生说:去,把工头叫来。

不一会儿,工头老李忐忑不安地走了进来,他搓着粗糙的双手,棉袄上沾满了棉絮:东家,您找我?

王掌柜没有抬头,继续翻着账册:老李啊,实话给你说吧,咱们厂已经订了了一批新机器,下个月就到,从明天开始,厂里用不了这么多工人了。

老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:东、东家,您的意思是

裁人。

王掌柜也不啰嗦,干脆地道:留下五十个年轻力壮的,其他的都辞了吧。

可是东家……

老李的声音有些发抖:这些人都在厂里干了几年了,有的家里还有病人

王掌柜不耐烦地摆摆手,道:现在是什么时代了?机器时代!要那么多工人干什么?

说着,他合上账册:就这么定了,你去通知吧。

“这……”

老李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办公室。

他知道,这个消息对工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
车间里,杨德发正在教新来的学徒小张修理织布机,厂子建立的时候他就来了,主要负责纺织机的维修,手上的老茧跟铜钱一样。

德发哥,小张崇拜地看着他熟练的动作,您的手艺真好,我什么时候才能像您这样啊?

杨德发笑了笑,正要说话,突然看见老李脸色难看地走了过来。

大家......老李的声音有些哽咽,都停下手里的活,听我说

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,围了过来。杨德发注意到,老李的眼圈是红的,不由得眉头微微一皱。

厂里进了新机器,老李艰难地说,从明天开始,只留五十个人

新机器其实他们也已经听说了。

因为有的厂已经在开始用,听说是朝廷研发的,非常的厉害,一台机器就能顶一二十个人,搞得这段时间都是人心惶惶的,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他们厂。

车间里一片死寂。

突然,一个女工哭了出来:我男人去年摔断了腿,就指望着我这份工钱

我娘还在床上躺着,等着我买药

我三个孩子怎么办

杨德发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。他想起家里刚出生的小儿子,想起卧病在床的老母亲,想起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人浆洗衣服

老李,他抓住工头的手,能不能跟东家说说,厂子刚建我就在这里干了

老李摇摇头,眼泪终于掉了下来:德发,东家说了,要年轻力壮的

杨德发松开手,踉跄着后退了一步。他看见小张低着头站在角落里,这个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学徒,现在却要顶替他的位置。

所有人都是黯然神伤,却又无可奈何……

……

第二天一早,杨德发抱着一个破旧的木箱走出工厂大门。箱子里装着他在这里两年多的工具,还有一张泛黄的工牌。

他回头看了一眼,眼神中尽是不舍。

街上,他遇到了同样被辞退的老张。老张的棉袄上打满了补丁,手里提着一个布包,里面装着几个冷馒头。

德发,老张苦笑着说,听说码头在招搬运工,要不要一起去试试?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